二、龟城千年,繁荣昌盛,历劫不衰 再生力强揭开尘封的历史,阖阊城应列入有数的古代世界奇迹之一。“相土尝水”四字难以概括城市规划巨匠伍子胥的丰功伟绩,南宋年间绘刻的平江图展示了阖闾城的概况。于今的苏州街巷网络基本承袭了二千五百年前臂划,这是吴都开拓者传留给我们的一份至贵遗珍,在遥远的春秋时代能不惜巨大的人力物力贯彻实施这一高超的设计,从中可以看出建都主持人伍子胥胆识不凡,而先辈们的缜密的构思尚有待我们探索其奥妙。 南宋平江城(今苏州古城区)的布局渊源春秋的阖闾城,其城市的形状遵照着传统的风水格局,民居排列东西走向的多,由于城市平面南北长东西短,故便于通风采光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事因平面呈“亚”字形象龟,为此,苏州城称“龟城”。今苏州盘门景区内四瑞堂西面四瑞堂有白龟听禅台,流传着圆照讲经说法,白龟听经的佛教故事。所以在灵龟禅池畔置巨形白龟以作纪念。说来也巧,八十年代在疏浚近在咫尺的文庙泮池时,发现了一只硕大的白龟,年龄高达数百年之久,这一只白色的大龟是古人用来镇风水呢还是什么的?有待好事者去考证。不过北宋元丰年间在重修北寺塔时,为镇风水大诗人苏轼特舍铜龟以藏舍利,这倒是有确切记载的,苏轼还兴致勃勃地作了一篇舍龟子文。 众所周知,苏州古城始称“阖阊大城”或“吴大城”,后称“吴城”、“吴郡”,宋代叫“平江府”,明清时称“苏州府”。这一彪炳青史的吴国都城——苏州并非一直太平无事,而且平均两百年不到就被摧毁一次,据初略统计前后不少于十次。第一次越灭吴;第二次是梁代侯景之乱;第三次是唐节度使刘展叛乱.第四次是唐代王郢叛乱:第五次是唐代李友攻占苏州;第六次是金兵南侵大屠杀五十万人,平江城几乎全部毁于战火;第七次是元末明初张士诚兵败;第八次是清军入城屠杀:第九次是咸丰兵燹:第十次是日寇占领苏州。事却苏州屡建屡毁,不久便医愈疮伤继续繁华。究其历劫不磨,再生力强的原因是苏州具备少有的区域优势,即分别为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态环境好,外加上地处五湖三江交汇,大运河纵贯南北,交通十分方便,所以宋代开始经济南移,苏州成为万商云集的国之粮仓,天下名城。 苏州不愧为天造地设的人间福地,它不仅在当时是吴国的都城,而且长期以来是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的中心,千百年来一直相沿不变。在明代苏州府共有集镇七十三个,到了清代道光年间竟多达九十四个,一向是全国集镇最多的府。秦汉至民国时期(公元前244年~公元1949年),苏州还出现了三次繁华时期,第一次是唐朝五代,苏州的繁华曾可和首都长安媲美,全府人口从一万户增加到十万户。世称“人稠过扬州,坊闹半长安"。第二次是宋代,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苏州的农业、手工业、商贸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全府人口增加到四十六万户,平江城的规模宏伟,风物清嘉,为我国著名的水城,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第三次是明清时代,苏州城为天下粮仓和全国著名的丝织棉纺中心,商业向城外发展到枫桥,全府人口增加到七十万户。明代的苏州是全国经济文化大都会,明王朝全年税粮的十分之一出自苏州一府七县,比浙江全省还多5%。一幅《姑苏繁华图》道尽了苏州的光耀与荣华。苏州确实是一座经久不衰、名扬中外、繁荣昌盛的千年龟城。有言道: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历史地区的保护和延续……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追忆古城苏州历史的目的。 |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