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穹窿山景区的小王山也就是小隆中景区,以龙与江南文化研修学院院长李书有老师及师母一行考察了李根源故居纪念馆;在馆长的带领和介绍下重新认识了这位大人物,被别的忠孝所感染;在教授的点评之下,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纪念馆建设很得位;背靠小王山而建,前庭后院,比起苏州的园林略显得小了一些,不过小处也显精致之处;更多的是风水环境因素考虑得很周全,照壁,屏风,小天井,庭和院分配得恰到好处,教授说这里是难得的养老地方,也难怪李根源会退隐姑苏,选择了这片净土。
李根源(1879年6月6日-1965年),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生于云南腾越(今云南梁河九保)。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
退隐姑苏
1923年,时值44岁的李根源毅然退出北洋政府后,即带领全家离开了上海,悄悄地来到了苏州。当时,他们全家就住在城中心的十全街。在李根源心中,苏州是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山清水秀,小巧玲珑,有着数不尽数的名胜古迹,是个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鱼米之乡。
李根源在苏州城内住了3年,把城内的虎丘山、狮子林、拙政园等十几个古典园林都考察 遍了。1926年4月,他开始把目光转向城郊的天平山与灵岩山。天平山是范仲淹的故乡,在那里有这位北宋名臣的衣冠冢;在灵岩山有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享乐的馆娃宫以及囚禁勾践的观音洞。1927年,李根源的母亲去世,他将母亲殡于苏州城西5公里的吴县境内的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的故乡)治平寺,并住在寺内为母亲守灵。在守灵期间,李根源曾发誓在服中不出吴县县境一步。翌年,他把母亲的灵柩安葬在吴县藏书镇小王山东麓后,才又开始在苏州访古编志的爱好。
访古考察
访古考察的工作是艰苦的,这3个月内,李根源以船为家,忘记了家人。白天,他舍舟登岸,翻山越岭,访求古文物与古墓群;晚间,他返回小舟后,局促舱内,在一灯如豆的油盏下,整理记录,编写游记。在他的访古活动告一段落时,其《吴郡西山访古记》初稿也随之完成了。
李根源迁居苏州后,常与苏州文人有诗酒之会。在他去西山访古期间,几个月没有露面,便有人揣测说,李根源不甘寂寞,到北京去搞政治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他在调查抢救苏州古迹文物。
成就
《吴郡西山访古记》5卷(附《镇扬游记》1卷),曾于1926年由上海泰东图书局铅印问世。前4卷为游历吴郡西山记,第5卷为《虎阜金石经眼录》,著录虎丘的石刻。 李根源的《吴郡西山访记》为《吴县志》的编纂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后来,李根源参加了民国的《吴县志》的编纂工作。1931年,总纂吴荫培去世,修志局另外成立委员会,推张仲仁为主席,李根源、王謇等为委员,直到1933年编就《吴县志》40分册。与此同时,李根源还接任了吴荫培保墓会会长的工作。
评价
李根源访记下的史料切实可靠,他从不轻信原有资料的记载与群众的口述,而是注重身临其境,亲自观察。有些地方,他一访再访,力争把事情弄清为止。这是他一贯的态度,例如,他绘制的《滇西兵要界务图》126幅及图说两卷,就是深入英军驻地险境后才写成的实况纪录,为1960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提供了确凿可靠的史料根据。这是余话。
所属相册:以龙与江南文化研修院院长李书有老师考察李根源故居纪念馆
照片描述:以龙与江南文化研修学院院长李书有老师及师母一行在考察李根源故居纪念馆;
所属相册:以龙与江南文化研修院院长李书有老师考察李根源故居纪念馆
照片描述:江南文化研修学院一行考察李根源故居纪念馆;
所属相册:以龙与江南文化研修院院长李书有老师考察李根源故居纪念馆
照片描述:大家在李根源纪念馆合影留念;敬仰忠孝文化;
所属相册:以龙与江南文化研修院院长李书有老师考察李根源故居纪念馆
照片描述:李书有教授在为以龙讲解李根源的生平;
所属相册:以龙与江南文化研修院院长李书有老师考察李根源故居纪念馆
照片描述:李书有教授与高会长,以龙在探讨故居文化;
|